江蘇首艘標準化"綠色船舶"將試航
2014-01-14 16:55:34 來源: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昨日下午,記者走進位于大運河市區段的省運河航運有限公司,“探訪”正在調試的“油改氣”船舶蘇貨3001。該船核載3000噸,“油改氣”技術改造方案由淮安新奧燃氣主導,是淮安第一艘也是我省內河流域第一艘標準化天然氣混合動力示范船舶,如今,已經完成整體改造,正進行調試,調試完畢即可下水試航。
天然氣混合動力船舶因其節能、污染少而被稱為“綠色船舶”。淮安是運河之都,境內四水穿城,被稱為“漂在水上的城市”,上世紀70年代,人們還能在里運河淘米洗菜,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河道污染越來越嚴重,其中船舶污染就是極大的污染源。傳統柴油動力船舶在航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顆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一艘船全年按照150噸燃油消耗計算,會產生數以噸計的硫化物、廢氣、煙塵等。這些污染物一部分直接排放到河道當中造成水體污染,還有一部分會排放到空氣中。目前,運河流域在我市登記在冊的船舶數量總計約5000余艘,其中自航船舶(自有動力船舶,區別于拖船(船型 船廠 買賣))約3700余艘,加上往來船只,對河道及大氣的污染是驚人的。
淮安市在2012年成為江蘇省第二個入選國家推廣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試點城市,LNG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的改造和推廣符合政府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戰略設想,將成為我市打造新型低碳環保城市的一個重要途徑。燃氣行業技術人員指出,船舶“油改氣”后,70%的柴油可被LNG替代。采用LNG作為船舶燃料具有明顯的環保和經濟優勢。在環保方面,行駛相同里程數的天然氣船舶,較傳統柴油燃料船舶將分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一氧化碳90%、碳氧化合物72%、氮氧化合物40%、二氧化硫70%,同時減少各類顆粒污染41.67%,降低噪聲污染40%;經濟方面,根據單艘船舶年消耗150噸柴油的能源數據,依據天然氣70%的替代率來計算,每年可減少船主30多萬元燃料成本,推廣前景和市場非常廣闊。
作為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要求改造的示范船只,“蘇貨3001”的技術改造方案由淮安新奧燃氣主導,船廠及設計單位均參與方案的修改和改進,從技術方案到圖紙設計到設備選型,全部按照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執行。改造期間,淮安新奧燃氣認真吸取海事部門指導意見,對方案的標準化程度、安全系數及節能效果進行了充分的研究討論和修正,最終順利通過國家海事局對改造方案的評審,整體改造進程合規、合法、科學、可靠。“蘇貨3001”的順利改造,將為我市5000余艘船舶提供可靠的節能改造借鑒,可望由此開啟我內河運輸的低碳化進程。